新闻中心
2024年1月7日,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延庆站比赛,在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内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上演。视觉中国供图
近年来,每逢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票难求”“一签难中”似乎成了常态。这股全民体育热潮的背后,是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释放的蓬勃潜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看来,以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为代表的大型综合性赛事、以贵州“村超”“村BA”和海南“村排”为代表的群众性赛事,在带动体育消费、旅游消费等各类相关消费上效果显著。体育赛事在城市和乡村焕发的强大活力,为其成为新消费增长点提供了现实依据。
最新发布的《2023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同2020年相比,2022年体育观赛消费支出增长14.48%,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走进大众生活,体育观赛支出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中的重要一环。
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团体混合锦标赛举办期间,8天的赛事共吸引近10万名观众到场观赛,票房收入超3000万元,创造苏杯票房历史;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票房约2800万元,第一轮售票时,3.5万多张球票在一小时内被抢空,第二轮售票7分钟卖出1万张。据媒体报道,还有两万多名成都以外的球迷购票观赛,平均每位球迷的花费从2000元-7000元不等;而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举办时,可容纳1.5万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从80元到880元的不同价位门票均在短时间内售罄。
“根据体育赛事消费的基本含义,参赛报名费用、观赛门票费是体育赛事直接消费的重要内容。”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海燕撰文表示,目前,我国体育赛事规模数量迅速攀升,但在供给增加的同时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顶尖观赏型赛事吸引力强、影响力大,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与之对应的是热门参与型赛事“一签难中”的情况,其中,号召力强、群众基础广泛的路跑赛事最具代表性。2023年年初,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各地路跑赛事开始呈现回暖态势。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备案133场路跑赛事,范围涉及26个省级行政区。而2023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近百场马拉松在国内举办,即便进入12月,每个周末也有数十场马拉松在各地密集开跑。
报名场面始终火爆。以北马、上马和广马为例,这3场赛事2023年报名人数均轻松突破10万人,其中,北马在3天内报名人数便达到了13万余人,上马和广马均刷新了历届赛事的报名纪录。从消费层面来看,围绕赛事展开的装备、训练、酒店、交通、旅游等场景都将有效刺激消费市场。江西省体育局局长李小平就公开表示过,江西省2023年举办了20余场城市马拉松,南昌马拉松带来的各种营业收入1.25亿元,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过去的经验证明,体育赛事不仅能促进体育消费,其对旅游在内的各类关联消费带动作用非常大,一项赛事所带动的关联消费甚至是体育消费的数百倍。”王裕雄表示,以贵州“村超”和“村BA”赛事为例,通过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创收,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赛事相关消费。
据媒体报道,在“村BA”赛事拉动下,2022年贵州省台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98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居贵州省第一。2023年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仅3天时间,就带动台盘乡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融合性体育消费创新不断,特别是‘村超’‘村BA’和‘村排’的出圈爆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再次显示了基于体育构建融合性消费产品、服务和创新的市场威力。”王裕雄说。
此外,大型赛事所带来的体育旅游也成为今年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广西学青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相继举办,我们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创新性地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在全国掀起体育消费热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杨雪鸫曾对媒体表示,以杭州亚运会为例,赛会期间,杭州接待游客总量达4345.9万人次,日均271.6万人次,带动杭州住宿、餐饮、零售消费489.6亿元,比赛事前期增长15.6%。
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看来,最直观反映体育产业复苏的,恰恰就是体育赛事的亮眼表现。“尤其是2023年年初,几场路跑赛事的回归,实际上向社会传递了一个‘回归生活常态’的积极信号。”
当各类体育赛事在各地火热展开,为体育消费市场增长按下“快进键”的同时,也要看到,2023年10月以来,有的路跑赛事也出现了赛事运营的“低级错误”:如赛事车辆挡住冲刺选手、赛后发放物资不及时、终点线拦住冲线选手等问题。
“路跑赛事恢复之快或许让从业者有些始料不及。”王雪莉认为,经过疫情考验后,一批生存下来的赛事运营公司多少面临专业人员流失、规模萎缩的现状,面对跑者旺盛的赛事需求,新加入的从业者便会给赛事运行和组织带来风险,最终,不仅“泼天的富贵”没能接住,甚至对整个行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王雪莉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体育赛事”为新消费增长点,原因不乏“体育赛事是能带动体育产业整个产业链条发展的关键引擎”,这需要从业者秉持专业态度,有意识地去构建消费场景、打造消费体验以及保护消费行为。
“作为带动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各地对路跑赛事的恢复意愿非常强烈。”厦门文广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花云表示,作为赛事从业者,越是面对机会越要懂得取舍,“大家都想使出浑身解数去面对跑者,可马拉松首先是一场赛事,竞赛组织的专业性是首位,必须把基础打扎实再去寻求加分项”,完美电竞入口否则,有再多利好信号都将成为指缝中的流沙。
要把“流量转变为留量”,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赛事在促进消费中的杠杆作用。花云透露,从2003年探索至今,厦门马拉松已经能利用赛事品牌去带动新的消费增长点,多维度拉动体育消费。作为2024年全球第一场马拉松白金标赛事,于1月7日开跑的厦门马拉松报名人数创新高,超过13.6万人,“赛事规模就3万人,再排除直通选手,中签率会非常低,怎么满足没中签的选手对赛事的期待?”花云表示,将“跑者服务”提升到“报名者服务”正是消费升级的切口,例如,和其他平台联动开启全球线上跑、发放旅游消费优惠福利、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等,“将线下生活场景延展到线上生活消费,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和跑者保持联系”。
“无论是观赏性赛事还是参与性赛事,其对消费的拉动效应比自发性参与体育更为显著。”在王裕雄看来,培育新消费增长点,除了引进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赛事外,也要着力培育本土赛事品牌,加强顶层设计,“赛事举办地要把赛事融入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谋划中去,做好设施配套、产业配套。”他表示,作为新型消费,体育消费尚处在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更需要与其他增长点进行互动和激发,“可基于体育消费形成体育旅游、体育健康、数字体育等各类融合性消费,创造更多可能性。”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每逢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票难求”“一签难中”似乎成了常态。这股全民体育热潮的背后,是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释放的蓬勃潜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看来,以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为代表的大型综合性赛事、以贵州“村超”“村BA”和海南“村排”为代表的群众性赛事,在带动体育消费、旅游消费等各类相关消费上效果显著。体育赛事在城市和乡村焕发的强大活力,为其成为新消费增长点提供了现实依据。
最新发布的《2023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同2020年相比,2022年体育观赛消费支出增长14.48%,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走进大众生活,体育观赛支出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中的重要一环。完美电竞入口
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团体混合锦标赛举办期间,8天的赛事共吸引近10万名观众到场观赛,票房收入超3000万元,创造苏杯票房历史;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票房约2800万元,第一轮售票时,3.5万多张球票在一小时内被抢空,第二轮售票7分钟卖出1万张。据媒体报道,还有两万多名成都以外的球迷购票观赛,平均每位球迷的花费从2000元-7000元不等;而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举办时,可容纳1.5万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从80元到880元的不同价位门票均在短时间内售罄。
“根据体育赛事消费的基本含义,参赛报名费用、观赛门票费是体育赛事直接消费的重要内容。”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海燕撰文表示,目前,我国体育赛事规模数量迅速攀升,但在供给增加的同时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顶尖观赏型赛事吸引力强、影响力大,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与之对应的是热门参与型赛事“一签难中”的情况,其中,号召力强、群众基础广泛的路跑赛事最具代表性。2023年年初,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各地路跑赛事开始呈现回暖态势。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备案133场路跑赛事,范围涉及26个省级行政区。而2023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近百场马拉松在国内举办,即便进入12月,每个周末也有数十场马拉松在各地密集开跑。
报名场面始终火爆。以北马、上马和广马为例,这3场赛事2023年报名人数均轻松突破10万人,其中,北马在3天内报名人数便达到了13万余人,上马和广马均刷新了历届赛事的报名纪录。从消费层面来看,围绕赛事展开的装备、训练、酒店、交通、旅游等场景都将有效刺激消费市场。江西省体育局局长李小平就公开表示过,江西省2023年举办了20余场城市马拉松,南昌马拉松带来的各种营业收入1.25亿元,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过去的经验证明,体育赛事不仅能促进体育消费,其对旅游在内的各类关联消费带动作用非常大,一项赛事所带动的关联消费甚至是体育消费的数百倍。”王裕雄表示,以贵州“村超”和“村BA”赛事为例,通过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创收,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赛事相关消费。
据媒体报道,在“村BA”赛事拉动下,2022年贵州省台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98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居贵州省第一。2023年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仅3天时间,就带动台盘乡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融合性体育消费创新不断,特别是‘村超’‘村BA’和‘村排’的出圈爆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再次显示了基于体育构建融合性消费产品、服务和创新的市场威力。”王裕雄说。
此外,大型赛事所带来的体育旅游也成为今年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广西学青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相继举办,我们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创新性地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在全国掀起体育消费热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杨雪鸫曾对媒体表示,以杭州亚运会为例,赛会期间,杭州接待游客总量达4345.9万人次,日均271.6万人次,带动杭州住宿、餐饮、零售消费489.6亿元,比赛事前期增长15.6%。
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看来,最直观反映体育产业复苏的,恰恰就是体育赛事的亮眼表现。“尤其是2023年年初,几场路跑赛事的回归,实际上向社会传递了一个‘回归生活常态’的积极信号。”
当各类体育赛事在各地火热展开,为体育消费市场增长按下“快进键”的同时,也要看到,2023年10月以来,有的路跑赛事也出现了赛事运营的“低级错误”:如赛事车辆挡住冲刺选手、赛后发放物资不及时、终点线拦住冲线选手等问题。
“路跑赛事恢复之快或许让从业者有些始料不及。”王雪莉认为,经过疫情考验后,一批生存下来的赛事运营公司多少面临专业人员流失、规模萎缩的现状,面对跑者旺盛的赛事需求,新加入的从业者便会给赛事运行和组织带来风险,最终,不仅“泼天的富贵”没能接住,甚至对整个行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王雪莉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体育赛事”为新消费增长点,原因不乏“体育赛事是能带动体育产业整个产业链条发展的关键引擎”,这需要从业者秉持专业态度,完美电竞入口有意识地去构建消费场景、打造消费体验以及保护消费行为。
“作为带动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各地对路跑赛事的恢复意愿非常强烈。”厦门文广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花云表示,作为赛事从业者,越是面对机会越要懂得取舍,“大家都想使出浑身解数去面对跑者,可马拉松首先是一场赛事,竞赛组织的专业性是首位,必须把基础打扎实再去寻求加分项”,否则,有再多利好信号都将成为指缝中的流沙。
要把“流量转变为留量”,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赛事在促进消费中的杠杆作用。花云透露,从2003年探索至今,厦门马拉松已经能利用赛事品牌去带动新的消费增长点,多维度拉动体育消费。作为2024年全球第一场马拉松白金标赛事,于1月7日开跑的厦门马拉松报名人数创新高,超过13.6万人,“赛事规模就3万人,再排除直通选手,中签率会非常低,怎么满足没中签的选手对赛事的期待?”花云表示,将“跑者服务”提升到“报名者服务”正是消费升级的切口,例如,和其他平台联动开启全球线上跑、发放旅游消费优惠福利、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等,“将线下生活场景延展到线上生活消费,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和跑者保持联系”。
“无论是观赏性赛事还是参与性赛事,其对消费的拉动效应比自发性参与体育更为显著。”在王裕雄看来,培育新消费增长点,除了引进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赛事外,也要着力培育本土赛事品牌,加强顶层设计,“赛事举办地要把赛事融入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谋划中去,做好设施配套、产业配套。”他表示,作为新型消费,体育消费尚处在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更需要与其他增长点进行互动和激发,“可基于体育消费形成体育旅游、体育健康、数字体育等各类融合性消费,创造更多可能性。”